top of page
Lastest news
Press & Publications
Designboom: hundreds of mechanical flowers bloom in motion forming a kinetic installation in taipei
2023




































民視 / 112年全中運新竹登場 首創「浮空聖火」科技感十足
典禮中,首創的「浮空聖火」,十足的科技感,立刻吸引大家眼球。

財訊 / 國父紀念館生活圈 稀有千坪基地備受注目 重磅登場
將藝術與科技融入生活的起心動念,也展現在「鑄慕RADIUM ONE」的建築團隊,除邀請到國內外知名建築團隊,包括聞名國際的日商日本國土開發負責營造、英國G.A Group公共空間美學設計、陳廷杰建築師事務所外觀設計與規劃、燈光大師袁宗南、環藝工程景觀設計、凱巨工程結構設計,更與新媒體藝術團隊何理互動合作,在一樓門廳與三樓公設大廳,量身訂製專屬於「鑄慕RADIUM ONE」的互動藝術創作,徹底發揮日勝生活科技的品牌精神。

非池中藝術網 / 《象外之象》:大象藝術於第四屆TAIPEI DANGDAI呈現潛藏的詩性美學
以何理這次在「2023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的展出作品《 Alive # 1:Beyond the Edge 》為例,靈感來自「城市地景」,團隊企圖將「日常」中內化的空間與時間,透過「人造物與植物」的實驗,突破過去多以科技、機械媒材作為元素之創作取向,重現日常的有機性流動,帶領觀眾覺察其中潛藏的詩性美學,這種大膽的創作方式,恰如其分地呼應了鍾經新口中「何理那種不斷挑戰、實驗的創新精神」。

500輯 / 何理互動新作《風盛》亮相!機械花叢輕柔開合,臺北創客大樓登場
由科技公司Cooler Master全新打造的內湖臺北創客大樓11月30日正式開幕,臺灣跨領域藝術團隊「何理互動 WHYIXD」最新設計之作《風盛 Cyclonic Bloom》動力燈光裝置於現場同步亮相,以藝術創作演繹科技元素,運用上百朵機械花不斷開合,並巧妙融合金屬材質與有機植物體,花叢隨音樂播送優雅綻放,步入夜晚之後,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未來更將邀請設計師、藝術家與一般大眾參與作品的動態設計,乘載群眾共創精神。

Designwanted / Here's a look at the LIT Lighting Design Awards 2022 Winners
in the category ‘Light Art Project’ uses light to recreate the collected wind data.

非池中藝術網 / 探索未知的三種軌跡:《觀月瞻心術Synchronicity of The Astrology&Soulgazing》何理互動X席時斌X王挺宇 聯展
有感於當代世界時刻面臨挑戰、事物解構重組的速度不斷加快,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試著將這樣的現況反應在視覺藝術的場域之中。2022年邀請到了何理互動、席時斌和王挺宇三組藝術家,以《觀月瞻心術》為題發表聯展。在策展上透過「瞻」與「占」的諧音,將諸多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創作,與信仰、心理學等等無形力量串聯。

典藏 ARTouch / 光節常客的素樸轉身:專訪X-Site首獎得主WHYIXD 何理互動設計

Al-Tiba9 magazine ISSUE11 / Perpetual Phases
ISSUE11 is a special edition of the Al-Tiba9 Art Magazine, mostly inspired by Asian Art on a global scale. This limited edition print is curated and designed to celebrate the 11th issue of the magazine. With innovative visions, testimonies, and a rich list of artworks, it marks a fundamental milestone in Al-Tiba9’s history. The magazine drives its first social statement after connecting creatives with collectors and inspires artists to keep creating amazing and original art.

Shopping Design / 2021 台灣設計 BEST100 名單公佈!11 大獎項 ╳ 100 組令人激賞的當代創作、團隊一次揭曉
跨域時代,創意人常在不同範疇間穿梭,碰撞出令人驚喜的靈光花火。本獎項表揚在今年交出許多突破性作品的出色創作者或團隊,不論是連結新舊虛實,或從平面走向空間,都足以帶給設計創意圈新激盪。

Designboom / kinetic lighting installation designed by WHYIXD hovers through space and time
only if working simultaneously, WHYIXD’s lighting installation located in taiwan achieves a marvelous scene. by spreading and folding its wings, the wings cannot be divided into individual portion. looking into the origin of light, the view ponders to paradise; the magpie bridge. the alternating twirling view is like whispering the love story of the pair of lovers.

欣傳媒 / 超特別Gogoro「聖誕能量樹」!信義區最吸睛的打卡地標
Gogoro與專精「電子造景」、曾與劉德華演唱會配合,作品也常出現在大型活動,如2018台灣燈會、2020白晝之夜、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的團隊「何理互動WHYIXD」攜手合作,即日起至12 /26期間,在台北市信義區打造全台灣最聰明的互動式「Gogoro 聖誕能量樹」!

漂亮家居 01月號/2022 No.251
結合藝術與工藝,實現天馬天空 ── 何理互動設計團隊

Infinite 台新銀行無限專刊 / WINTER2021
NFT就是我們的時代藝術

Fliper / 淺談藝術家的烏托邦,用愛與未來鑄造的 NFT 世界 ── 專訪何理互動設計、akaSwap
FLiPER 此次邀請到台灣⾸檔視覺藝術家線上 NFT 展覽《reSync:Love》的策展團隊 ── 跨領域裝置藝術團隊何理互動設計、亞洲多功能藝術品交易平台 akaSwap,一同聊聊科技藝術、此展策劃的幕後秘辛與趣事、對未來藝術的發展與展望。

dpi / 打造「可視化」跳躍五線譜!何理互動設計操刀北流南基地大廳裝置《內隱幾何》正式亮相
前兩週「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南基地正式啟用,不僅邀請跨領域裝置團隊「何理互動設計」為文化館大廳打造全新動力藝術作品《內隱幾何Implicit geometry》,也特別邀請知名舞蹈家、前太陽劇團成員張逸軍跨刀演出,舞蹈家的肢體舞動化為裝置的一部分,猶如樂譜上的音符,以內在情感構成舞步呈現內心的律動,與裝置、空間,及北流執行長、音樂創作者呂聖斐創作的樂曲共同譜出新樂章,為現場帶來視覺、聽覺巧妙相融的驚喜感動。

Esquire 君子 3月號/2021 第187期
何理互動設計:讓幻想成真 / March

Wonder / 「想讓認真的人都有飯吃!」揭密台灣首檔 NFT 視覺藝術展幕後團隊,何理互動、akaSwap 以「愛」重新連結疫情下的數位藝術
一件非實體的藝術作品,竟能透過輕點幾下鍵盤購買,成為個人「專屬」收藏?早已習慣真實物件的你我可能很難想像,生活中某些部分已悄然升空,加上疫情致使眾多實體空間無法開放,數位化的趨勢更加不可擋。由 NFT 藝術平台 akaSwap 主辦、跨領域藝術團隊何理互動設計WHYIXD 擔任策展人的台灣首檔 NFT 視覺藝術展《reSync: Love》於八月底登場,像顆震撼彈般橫空出世,跳脫過往靜謐的畫廊印象,在疫情時代下用積極以創新的嘗試讓藝術被看見。

天空創意節 / 新媒時代 人人都可以超譯藝術
忠孝東路巷內,新媒體藝術團隊「何理互動WHYIXD(以下簡稱:何理)」的辦公室,小巧的公寓一樓仔細保留天窗引入自然光,讓夥伴們能在陽光灑落的會議室討論、分享,吸收有機的自然能量。散落各處的電子材料,一堆堆自成秩序,何理從三個人起家,成立至今邁入第十年,從最初的3人到現在擴張至10多人的團隊,當年的創始組合葉彥伯、莊杰霖,與魏子菁一個也沒少,只是組織分工更精細,並以葉彥伯為首,接起團隊與外界的橋樑,將客戶期待的絢爛,轉譯成團隊腦中的無限想像,並進一步具體化成為空間中的精采。

非池中藝術網 / 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年初,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為主辦之「X-site計畫」開啟了嶄新的一頁,今(15)日於王大閎書軒 DH Café舉辦《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發表會,在歷經一年籌劃與採訪的時間,從創作概念的發想、執行過程與民眾參與的成果,彙整七年首獎精華集結成冊,捕捉裝置的空間感、展現材質的特殊性,亦收錄2013年與2019年兩場起點與轉捩點的國際論壇紀錄,透過全書312頁完整呈現出從零開始的精采歷程。林平館長表示:「X-site廣場計畫被視為臺灣當代藝術空間型態的實驗平台:以X為名,自始至終暗示一段自我辦證、翻轉與反覆重新定義的動態過程;答案,必須在命題召喚與計畫產製中摸索。藉由兩年同一命題設定,強調建築學中的「對場作」精神,關注當代公共價值及社會獨特議題,X-site不是being,而是becoming!」

典藏 ARTouch / 視覺藝術與流行音樂的新變革,從藝術家遇上音樂人舒米恩、蛋堡等人談起
以科技與流行音樂為定位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是否已經準備好成為台灣流行音樂重鎮?周邊的公共藝術計畫,透過與流行音樂的結合,是否可以更進一步培養出潛在的聽眾?在近年來,從點狀的視覺藝術與流行音樂的跨界合作已慢慢發展成常態,或許從最近幾個合作案例中,觀察到視覺藝術如何讓流行音樂更上一層樓的蛛絲馬跡。

吹音樂 / 蛋堡與DigiLog、何理互動跨界合作「分秒Beat爭」 快閃演出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DigiLog x 何理互動 x Soft Lipa《分秒 Beat 爭》 跨界合作演唱會將於 11 月 27 日盛大登場,邀請每一位觀眾以「節奏」作為橋樑,走入「裝置藝術 x 嘻哈音樂」建構的時光歲月!
《分秒 Beat 爭》承襲 90 年代嘻哈文化逐步在臺灣音樂脈絡中萌芽,本次擷取嘻哈音樂重要的「節奏」元素,搭配具備時間、宇宙元素的時光機器,帶領民眾重新走入臺灣嘻哈音樂不斷迭代的多元風格與方向。
《分秒 Beat 爭》承襲 90 年代嘻哈文化逐步在臺灣音樂脈絡中萌芽,本次擷取嘻哈音樂重要的「節奏」元素,搭配具備時間、宇宙元素的時光機器,帶領民眾重新走入臺灣嘻哈音樂不斷迭代的多元風格與方向。

泛科技 / 建築只是由水泥與鋼筋組成的冷冰物件?「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策展人吳卓昊可不這麼想。
另外,吳卓昊也推薦何理互動設計,他們是由建築、資工、美術相關人才組成的跨領域團隊,擅長將一般人覺得很宅的東西化為非常美的意象。空間的負責人在活動期間都會在工作室,透過數十個「失敗」模型,介紹團隊如何不斷修正作品,才能獲得完美成品。

Fliper / 這週末不准睡!「2020 台北白晝之夜」南港一帶化身為深夜限定大型美術館
此區亦有當代視覺團隊豪華朗機工、何理互動,表演團隊小事製作、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等共同出演,動之靜、靜之動的跨領域藝術力量匯流並順延開展出來,讓民眾重新定義當代藝術之美。

ARTPRESS /「世界是一個主觀的世界,意識決定了我們看到什麼」北美館2021 X-site計畫徵件至9/25!
對人們來說的『真實』,多半是透過大部分人所經歷過客觀事實後,而被認定為所謂的真實。你又是怎麼定義、認定『真實』的呢?

La Vie / 科技藝術美學!豪華朗機工林昆穎、何理互動葉彥伯談跨界創作的幕後祕辛
科技當道、跨界正夯,從〈聆聽花開的聲音〉到〈聆聽花開─永晝心〉、還將出書記錄裝置幕後故事的豪華朗機工,和以〈膜〉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X-site計畫」首獎的何理互動,踏入科技藝術近10年,彷彿是世代潮流的預言家。這兩個集結各方專業的創作團隊,合作對象從舞蹈、音樂、戲劇到建築等無所不包。各自的共同創辦人林昆穎和葉彥伯,在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現改名新媒體藝術學系)就認識,還一起合作過陳珊妮演唱會視覺。採訪還沒開始,他們就因為錄音和逐字稿的話題聊了起來,「你有用過語音辨識軟體嗎?」「我之前看到一個系統超厲害的,連標點符號都可以判定出來。」如同科技產品都有電波或磁場,科技藝術家的雷達,果然擁有相同頻率可以共振。關於科技藝術,關於跨界創作,他們能聊的絕對夠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