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HYIXD_Logo

台灣嘻哈 X 裝置藝術? 何理互動、Soft Lipa、DigiLog與A君「用節奏帶你穿越時空」 - WHYIXD 何理互動|裝置藝術

前言|


《分秒beat爭》是一個以鼓機為基礎的互動裝置,讓參觀的民眾能自由改變歌曲的節奏,使得鼓機概念的產品不再是一個需要跨越門檻才得以體驗的東西。過去,以音樂共創的公共藝術作品十分難得,視覺藝術與流行音樂的結合多半也只能在大型演唱會或特定展覽之中才能看見。


九寸釘樂團(Nine Inch Nails)在2008年巡迴時將鼓機的概念帶入表演中


然而,流行音樂時時刻刻陪伴著我們,為我們活過的每個瞬間加上伴奏,緊密地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每段回憶都有一首專屬的背景音樂。

藉由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落成之際,我們有了再合適不過的理由,能以「流行音樂」作為主軸創作一座公共藝術,致敬音樂忠誠陪伴的時光。 除此之外,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不僅僅是流行音樂表演場所,更是以流行音樂產業出發、集結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描述流行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機能型園區。

受到DigiLog 聲響實驗室的邀請,何理互動有機會與台灣饒舌歌手Soft Lipa,新媒體顧問A君共同創作,期盼以音樂作為基點,為公眾注入不一樣的互動體驗。

 

靈魂|來自80年代的音樂革新


1980年,一台改變流行音樂史的傳奇鼓機(Drum Machine)誕生,它是由Roland公司所推出的Transistor Rhythm-808(TR-808),是首台結合了音序(Sequencer)編成的鼓機。


鼓機是合成器(Synthesizer)與音序器(Sequencer)結合的產物,除了能對鼓的音色進行調制,還具有以時間和節拍順序對使用者演奏出的音符進行記錄的功能,成為鼓機此後在 Hip-hop 以及電子音樂等重視節奏與律動的音樂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基礎。 文字引用:回顧傳奇 TR-808 鼓機發展歷程,10 首 808 風格單曲推介

這個僅量產12000台的鼓機,在短短的四年壽命中受到諸多批評,但卻在停產後的二十年間大受音樂人們的歡迎,直到現在的流行音樂中,仍能聽到TR-808那熟悉的節奏。

很巧的,本計畫就是在這台傳奇鼓機所誕生的40週年之際,所完成的大型鼓機裝置。



《分秒beat爭》藉由「鼓機」的復刻與創新,參與者將以不同方式感受音樂的魅力──「把玩」節奏,創造屬於自身的樂曲,也能藉機回望類比時代下音樂帶來的感動。

 

Beat開始前|裝置的前世今生


在決定以「鼓機」的形式作為裝置的發展後,我們便著手進行相關的裝置外型、互動設計…等規劃。 不同以往,這是何理鮮少的人機互動裝置作品,因此除了軟硬體的整合外,考量參與者的互動體驗更是其中的關鍵。為了讓參與者在觸碰裝置後,能即時與鼓機的節奏和燈光效果互動,我們決定選用抗干擾度高、防塵、防水的電容式感應器來進行互動設計,而捨棄一般常用的測距感測器 電容感應多半應用在如智慧型手機等數位產品的觸控螢幕,雖然效果較為穩定,但相對的成本也較高。


電容感應器能偵測到固體容器壁面,當一個導體,如人的手指接觸到絕緣表面時,一個電容就動態的形成了。感應器的控制器將能夠從絕緣片的四個角測量到電容量,從而能夠得知觸摸的位置。文字取自:[電容式感應|維基百科]1

而這一切可以追溯五年前的一個專案,當時設置在上海的《音悅簾幕》:


《音悅簾幕》是一個由68根、5米高的不銹鋼客製led燈柱所組成的互動裝置。當時配合猴年的新年活動,業主希望能將廣場置入類似水簾幕的藝術裝置,符合猴年的意象。裝置透過「觸碰式電容感應器」,期待參觀者能夠在廣場駐足遊樂──透過觸碰每柱燈具,發出由許家維音樂家創作的聲響作為互動形式,也會在整點時搭配樂曲產生各種聲光的報時效果,傳達猴年新年氣氛。

當時團隊是第一次使用觸碰式電容感應器,使用經驗上較為不足,更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在陌生環境中現地完成一件作品,對當時的我們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與考驗。


即便如此,在懷抱著忐忑的心情下完成前期的小型測試與規劃後,我們飛抵上海,準備迎接眼前未知的考驗。

結冰的上海與前期的感應效果測試


沒想到,當年剛好遇上寒流來襲,在前期測試運作良好的觸碰式電容感應器居然水土不服,無法克服上海的環境(溫溼度與天候等因素)差異:靈敏的感應機能頓時失靈,面臨專案將開天窗的窘境。 除了臨時加派人手到上海支援外,也在當地尋找其他類型的感應器和零件並且改變作品的結構,用僅剩的時間協力更換掉所有的感應器。所幸在農曆新年前一刻如期完成作品,而我們猶如逃難般撤離上海。


回想起那段記憶仍舊令人膽戰心驚,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一人必須肩負起許多任務:打樣測試、熬夜寫程式、系統規劃、替代方案、現場對接、零下7度與同事們更換感測器等…儘管專案不太完美,但也讓我們經歷一場深刻的震撼教育,轉化為成長的重要養分。 事隔數年,我們將重新挑戰這個曾經失敗的技術了。


《音悅簾幕》作品安裝

 

填充血肉|「頻率」的溝通,以想像力搭建的接收器


在規劃完核心的互動元件後,我們開始試想:一個結合聲光效果與互動性的戶外音序器會是甚麼樣子呢? 而它又如何能巧妙地將感應器結合在造型上?一切要從一部電影《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說起。《第三類接觸》是一部1977年上映的科幻片,講述外星人造訪地球,並以聲光頻率與人類進行溝通。


第三類接觸電影


這樣的概念當時看來很童趣,但現今有許多的研究都證實:


"人腦藉由神經所傳遞的訊號,其實也是一種節奏複雜的低鳴,我們的意識、感知、記憶也是某種腦內音樂。"

音樂、節奏與語言的關係也十分緊密,或許可以說,音樂與節奏其實可以更輕易地跨越語言,表達各種情緒狀態。 回到裝置來看,一般人對於音序機的運作邏輯,需要透過實際的互動與聲音的回饋,像在解碼,才能編織出富有節奏感的樂句。在這過程中,參與者也像是以「無形的」頻率與鼓機進行溝通。


而在實際造訪北流基地後,聳立在裝置前的是幽浮般的北流產業館,也讓我們對裝置造型有了更多的想像,從而以科幻、未來感的方向著手設計:一方面呼應中心的建築外觀,同時也切合裝置的概念。 此外,立體環狀造型融入裝置中,沒有死角的設計也對參觀者有較佳的玩樂體驗與聲光效果。

分秒Beat爭造型草稿


分秒Beat爭造型繪製

 
裝上手腳|連接人與機器的橋樑

和過往的創作一樣,我們從裝置骨架、每個零件的連接、按鈕機構等,都經歷多次的打樣與來回討論、測試,最終才落實於裝置上。


此次裝置最為特別的即是按鈕機構,按鈕連接了人的動作與裝置的軟硬體連動,可以說是裝置最為重要的部分。


為了讓感應器、燈光與控制系統之間不會互相干擾,設計上採用多層次材料的拆件。


在多次的打樣與不同工法的嘗試後,也為了讓造型、機能與費用能夠合理分配,最終採用真空成形壓克力板,搭配不銹鋼鐵件的方式來建置組合,一來能抵禦台灣多雨潮濕的戶外環境,也能巧妙地整合互動系統於裝置上。 在這要插播特別感謝各路組裝夥伴從中協助,每個專案總是有這些夥伴,才能穩定與安心的完成每個細節。



裝置本身除了燈光效果與互動機制外,更需整合多方的知識和經驗,包含對於合成器的操作經驗、音樂的創作經驗、互動程式的整合以及節奏燈光控制系統等等,有了這一切才能讓作品運作順暢。


這次有賴於顧問A君、Soft Lipa以及 DigiLog / Frank的指導和共創,才得以順利整合不同訊號端的串接,這些經驗真是創作上寶貴的資產。


Soft Lipa 、Puzzle Man 與 A君 討論音樂編排 @ 何理互動工作室

 
Beat開始|

為了將作品安全運至現場,我們特別訂製角輪移動架,省去了現地組裝的時間,也讓團隊能有充裕的時間微調作品的細節。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利,準備迎接期待已久的開幕表演時,裝置卻在開演前三小時,硬體出了狀況而導致部分元件失靈。我們只能把握彩排的空檔時間,鑽進機台內進行電路上的檢修,但由於時間緊迫,曾一度考慮犧牲一部分的視覺效果,換取晚間的順利演出。


但還好團隊有著這幾年身經百戰的經驗,讓我們能快速理出問題,在此時發揮強大的默契,快速地找出了一條訊號有問題的小電線,在最後一刻使裝置恢復原狀,這過程也讓我們想起當年薛之謙演唱會的難忘經驗…(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最終,《分秒Beat爭》在Soft Lipa與Puzzle Man的精采表演中,正式揭開序幕。

設計角輪移動架作品


完整的作品與展演,除了有賴何理強大的團隊之外,也特別感謝統籌DigiLog負責人Frank ,除了在創作上提供完整的電子樂器經驗和協助,更一手包辦了進場期間的各種協助與溝通,才讓我們能無後顧之憂的專注於裝置的製作上。


《分秒Beat爭》是何理難得的合作經驗,讓我們學習到許多不同領域的寶貴經驗,也才了解到跨領域的作品仍有許多的可能性和火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因此更認識饒舌音樂一點,有幸能透過作品帶著我們學習和感受。


分秒Beat爭 Race Against Time ◉ 裝置設計|何理互動 WHYIXD ◉ 統籌規劃|DigiLog 聲響實驗室 ◉ 聲音設計|Soft Lipa aka. Dr.S ◉ 軟體系統|A君 ◉ 開放日期|2021/1/18 ~ ◉ 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戶外廣場 

何理三帥留念


作者:Pan & WCY | 編輯:Ted & Jing


52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